English

补经典之课

1999-12-0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刘兵 我有话说

关于研究和学习科学史的意义,似乎已经不必再多谈。虽然学术界在对于像科学史的功能或科学史的意义等问题的讨论中,尚有多种说法并存,但不论对于科学工作者、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还是一般公众来说,科学史最重要的功能之一,是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和科学文化,这种观点应该说是得到公认的。当然,在许许多多的其他方面,科学史也都具有着任何其他学科都无法取代的重要性。

然而,与有着悠久传统的其他历史学分支相比,科学史又只是一个晚生的小学科。直到大约18世纪,较为系统的学科史形态的科学史才开始在西方出现。此后,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巨大影响,科学史学科也相应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。本世纪以来,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,无论就研究者和出版著作的数量与水平,还是就研究对象的广泛、研究方法的多样、研究视角的新颖以及研究层次的深入来说,在世界范围内,科学史都已经发展为一门相当成熟的学科。像其他学科一样,科学史这门学科在其发展成熟的过程中,也留下了一批经典之作,成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分。无论是在历史的意义上,还是在现实的意义上,我们都不应忽视科学史中的这些经典之作。

在中国,历史学的研究传统源远流长,在丰富的历史文献中,也很早就有了萌芽式的科学史著作。但如果超出对史料的汇集和简单记述的层次,中国学者对科学史的真正学术意义上的研究,大约始于本世纪前后。近一个世纪以来,特别是近几十年来,中国学者在对科学史的研究中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。但是,这些成就大多是在中国古代科学史的范围内,而且,由于长期以来对西方科学史的发展和成就缺乏全面的了解,在科学史观和研究方法等方面,与西方相比,我们也有着明显的落后。要想改变这种局面,要想以更广阔的视野了解西方科学的发展,在国内引进译介西方科学史研究中的重要成果,特别是那些经典著作,是一项重要而且必须进行的工作。

新中国建国以来,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,许多西方的作品被引进。仅就与科学相关的研究,像在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中,就有大量的经典作品被译介,对这些学科在国内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。与之相比,在科学史方面,不要说经典,就连一般性的著作,被译介的也寥寥无几,这不能不说是非常令人遗憾的。

正是为了弥补这种遗憾,为了我国科学史学科的发展,也为了面向更广大的公众更好地普及科学和科学文化,我们组织翻译出版了这套科学史经典系列。谈到经典,当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在不同的时期,有不同的经典。在科学史的不同研究领域,也是一样。例如,李约瑟关于中国科学史的巨著,当然属于经典的范畴。但考虑到在目前最迫切的需要,也就是说,近代科学起源于欧洲,沿着这条发展的线索,至今,科学发展的主流和最重要的成就,仍主要在西方取得的,因而,对于弘扬科学精神和宣传科学文化来说,也对于填补国内科学史研究领域最大的空缺来说,对西方科学史研究经典著作的译介似乎更应放在优先的位置。我们在这套科学史经典系列的选题上,也正是体现了这种思考,并将一些更近期出版的有影响的科学史著作纳入进来。当然,由于版权联系的困难和译者队伍的限制,由于本套丛书出版规模的限制,也由于编者视界的限制,许多科学史的经典之作未能包括在内。但此系列丛书在国内是首次以较大规模出版科学史经典著作为目标,毕竟是一个开端。万事开头难。有了开端,也就有了继续发展的可能。

正像文库名称除了谐音之外的另外一层喻意所提示的,我们希望,通过科学史经典系列的出版,能够使专业的学者因阅读这些名作而“三思”科学史这门学科,也能够使更广泛的读者因阅读这些名作而“三思”在其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。“三思”之后,当然,就是行动的问题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